聯系人:謝經理
電話:0771-3923705
手機:13977176394
聯系地址:南寧市興寧區東州路1號保利山水怡城怡雅園8棟108號
互聯網+城市 智能垃圾分類
實施方案
廣西南寧俊華隆盛環??萍加邢薰?/span>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奮斗目標?!懊利愔袊睂⑽覈鷳B環保建設工作納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目前我國每年產生生活垃圾總量約為10億噸,堆積如山的垃圾隱藏著巨大的生態環境隱患,垃圾分類減量和循環利用已經迫在眉睫。國家相繼出臺了推進開展垃圾分類的文件,要求: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分類處理系統,以實現對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2017年3月,國辦又轉發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部署推動生活垃圾分類,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務,明確要求到2020年底,全國要基本建立垃圾分類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在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全國新一輪強制實行垃圾分類的46座城市都成立了推進垃圾分類工作的領導小組或管理中心,負責垃圾分類的具體工作。這些城市的垃圾分類試點工作主要從源頭收集、分類運輸、末端處理全流程的基礎設施配置、規章制度建立、源頭分類宣傳等方面著手推動。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深圳、成都等二十多個城市已經先一步開展分類試點,各城市在垃圾分類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積累了一定經驗。
目前看,各地垃圾分類的情況各有千秋,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也有很多不理想之處,究其原因,垃圾分類體量大、范圍廣,屬于一項復雜、長期的系統工程,涉及到專業規劃、政策制定、資金保障、隊伍建設、產業鏈配套、宣傳培訓、資源回收等一系列的管理工作,且垃圾分類工作涉及到千家萬戶和每位居民的配合。眾所周知,中國尚屬于發展中國家,許多地區在城市化發展道路上環保意識薄弱,居民對環保的認識水平也參差不齊,這就使得許多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僅停留在形式上,居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率較低,很難形成可持續性。
目前取得較大成績的深圳、廣州、成都、南京、杭州等經濟發達城市,基本是采用由政府牽頭統抓、強大資金支持、企業參與實施的購買服務模式。以深圳市2017年垃圾分類實施情況為例,深圳市以城管局為行政責任主體,成立市、區兩級垃圾分類中心,通過向專業環保企業購買服務的方式在全市30%(2018年的范圍是60%)物業小區強制實行垃圾分類達標創建工作,在其它70%非達標小區開展資源回收日宣傳工作;在所有的物業小區都配置了分類桶、分類指引牌,設置了大件垃圾投放點;在所有的達標小區還設置了垃圾分類宣傳欄,安裝了大件垃圾圍檔,建立了垃圾分類臺賬,有空間允許的物業小區基本安裝了智能資源回收房(箱)。深圳市于2017年6月3日向全市發布了《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引(2017版)》,并對全市所有家庭進行了入戶發放和宣傳,標志著深圳進入了全民垃圾分類的時代,收到了顯著的效果。因此,要形成可復制、可持續、可推廣的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政府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無疑是一種比較好的思路。
(一)我公司運行垃圾分類工作有如下特點:
1、政府主導+市場化運營。
2、互聯網+智能回收高科技領域。新型經濟結構和國家“兩網”融合(垃圾分類和資源回收)的結合,提升城市管理品質。
3、強大宣傳陣營+變廢為寶。提升市民節能環保意識,規范分類秩序,同時將部分廢棄的垃圾變成可用物資,創造價值。
4、團隊服務+專業運營。保障垃圾分類試點高品質運行。
5、專利智能產品免費升級。自主品牌、自主研發,隨時可應用升級,沒有后續增加軟件費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面對種種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順勢而為,以環境友好為核心,以改善人居環境為目標,思考公益性和盈利性之間的關系,擁抱“互聯網+”等新技術,打造更加開放和透明的行業生態,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改變傳統人力為主的行業發展模式。
我公司所運營的垃圾分類項目,最成功之處是運用了“物聯網+智能資源回收系統”,該系統由我公司獨立研發而成(使用后期軟件可免費升級),它包含三項發明專利和一百多項實用新型專利,其通過激勵的方式引導居民參與垃圾分類,提升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養成居民由隨手“扔”變成隨手“分”的良好習慣,有效幫助政府實現垃圾分類最關鍵的前端——分類投放,并結合有效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解決垃圾分類工作中的痛點和難點,真正實現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
“物聯網+智能資源回收系統”正是運用公益性和盈利性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隨時為政府相關部門提供垃圾分類的相關數據,實現無人值守,完全符合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將“物聯網+智能資源回收系統”引入南寧市興寧區垃圾分類工作,完全具備打造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垃圾分類模式,為的垃圾分類工作提供了一種全新思路,開創了政府、企業、居民的三贏局面。
(二)“物聯網+智能資源回收系統”
1、選擇約20個物業小區,開展垃圾分類第一期實施,要求選中的物業小區基礎設施相對較好,人員素質相對較高;
2、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選擇約10個單位開展垃圾分類。
3、選擇學校(中小學)一所進行垃圾分類宣傳與教育,實施垃圾分類
垃圾分類數字化信息管理平臺,簡稱“綠色生活系統平臺”已經成功上線運作,目前運行穩定、數據統計準確,功能日趨完善。分為后端管理平臺即“綠色生活系統平臺”和政府管理部門的“綠色生活大數據平臺”。
綠色生活大數據平臺,為直觀、簡單明了的查詢平臺,包括分類垃圾投放統計、小區垃圾投放統計、每月垃圾投放統計、居民投放正確率統計、小區用戶數量統計、智能回收設備分布圖、小區分布圖、車輛分布圖,所有的統計圖表均可多條件組合的多樣性準確統計查詢,圖表豐富、直觀。
綠色生活系統平臺,兩網技術為基礎,全程即時展示垃圾分類開展情況,支持大數據處理、模擬預測、控制、輔助決策功能。
通過社區智能垃圾分類系統方案和垃圾分類減量宣傳、培訓方案的實施,讓居民建立垃圾污染嚴重性的感性認識;通過政府的主導推動和傳媒的參與,進一步擴大影響;通過實實在在做好激勵機制,保障宣傳活動的長效性;建立通過系統的激勵方案,長期維持廣大群眾參與的自覺性;形成良好的習慣。
此方案實施完成后,解決了垃圾袋合理自助發放,垃圾簡單分類投放,設備狀態監控、激勵機制,有效數據提取和分析,居民信息采集和分析;基礎的素養教育。形成居民垃圾綜合信息云數據庫分析平臺和信息管理中心。
智能四分類回收箱是用來投放可回收物的裝置,通過確認用戶身份,裝置會自動開箱接收投放。智能回收房分為紙類、玻璃、金屬、塑料四類。用戶按要求分類投放后,系統會自動稱重,并給用戶計入相應的低碳幣,低碳幣累計到一定數額可轉換為現金提現。
智能回收箱:
智能回收箱主要功能:
管理軟件系統 PC 端、IOS、Android 管理系統
APP 二維碼掃碼自動開門
垃圾袋二維碼掃碼自動開門
IC 卡刷卡開門
自動稱重功能
裝滿自動檢測功能 裝滿手機/后臺自動報警,及裝滿指示燈點亮
箱體溫度檢測功能 過熱手機/后臺自動報警
夜間人體感應投放照明燈 人離箱體 3 米范圍內自動亮燈
LCD 液晶屏信息顯示 用戶信息、投放重量、獎勵金額/積分顯示
GPS 定位功能 可選 GPS 定位
防夾手開關門結構 防夾緩沖投口門
智能電子門鎖 配備 IC 卡智能門鎖管理系統
回收類型自定義 用戶可自定義箱體可回收類型
錄像功能 可選安裝攝像頭
垃圾袋發放機 / 積分禮品兌換機:
有害分類回收箱:
帶二維碼識別垃圾袋與IC卡:
居民用戶在安卓或IOS應用市場上均可以搜索下載“綠色生活”APP。每月免費提供一卷30個垃圾袋給居民,手機APP可以掃描居民投放的垃圾袋上的二維碼,能夠識別和跟蹤垃圾袋是哪個居民的,根據實際投放的情況,錯誤的投放可以上傳云服務器存儲,并通知相關居民用戶進行正確的投放。
(1)安裝智能回收設備:
(2)安放易腐廚余垃圾智能回收桶
每個小區垃圾投放處放置一個專門收集廚余垃圾的收集箱,明確提示要求廚余垃圾必須投放進入廚余垃圾回收箱,政府可以為每家每戶采購一個小廚余垃圾桶以及垃圾袋,要求每家每戶餐廚垃圾必須進行正確分類投放進小區指定的智能廚余垃圾回收桶。
(3)放置有害垃圾回收箱
收集有害垃圾燈管、過期藥品、電池、電子垃圾進行處理
(4)安排宣傳、培訓、督導人員,在小區進行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培訓。
(5)有條件的小區可以安排垃圾分類設備啟動儀式,并引入媒體報道,可以讓更多的居民了解和參與。
(6)安排人員在小區發放粵能低碳卡,指導下載綠色生活APP,并引導居民如何進行分類,投放到回收設備中。
(7)居民日常利用粵能低碳卡刷卡,或綠色生活APP掃碼,在回收設備分類投放,設備按投放的品類自動稱重,計算金額,計入投放賬戶。適當的激勵能夠對居民自覺進行正確的分類和投放非常有效。
(8)為了加強監督分類投放的準確性和效果,回收設備安裝監控,如有wifi網絡,能夠進行遠程監控。
(9)智能回收設備安裝裝滿報警,并通知收運人員,收運人員根據報警信息,及時安排上門收運,省時省力。
(1) 紙類、塑料、衣物、有害的運輸,可采用平板車分類運輸,收運時采用空桶換滿桶,分類桶直接裝平板車上拉到分揀中心。項目正式鋪開,將按每種分類配備不同的運輸車輛(為了節約運輸路程成本,采用小車接駁大車,再由大車運到分揀中心)。
(2) 廚余垃圾,安排專門的廚余垃圾運輸車輛進行運輸,運到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加工成為堆肥。
垃圾分類宣傳為了達到增加全社會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的提升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展開的根本。通過定期的宣傳活動,使得居民能夠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科學地展開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形成垃圾分類處理及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資源、節約能源的生活習慣。
(1) 制作并發放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指導手冊,每個小區發放戶數覆蓋率80%以上。
(2) 根據轄區單位(小區、城中村)特點,設計制作垃圾分類宣傳海報并在轄區單位(小區\城中村)適當位置張貼。
(3) 按標準制作并指導每個小區主要的出入口、電梯間等張貼垃圾分類宣傳海報標語。
(4) 配置大型宣傳活動所需的禮品。
(5) 配置垃圾分類志愿者服裝。
(1) 組建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小組,確保開展生活垃圾培訓活動。
(2) 結合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的工作需要,主導舉辦大型以垃圾減量分類為主題的活動。
(3) 指導轄區單位(小區\城中村)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
(4) 開展小區(城中村)入戶宣傳活動。
(5) 策劃、開展區級垃圾分類和減量主題的創意(答題、競賽、論壇、電視節目等)宣傳活動。
(6) 通過綠色生活APP或綠色神州行微信公眾平臺,了解最新的垃圾分類資訊,學習垃圾分類相關知識。
(1) 指導小區物業業主大會或者業主委員會與物業服務企業簽訂物業服務合同時,約定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要求及標準。
(2) 負責對物業管理人員、清潔人員、小區志愿者和督導員等進行培訓指導,培訓形式包括上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培訓內容包括生活垃圾分類知識、與居民的溝通技巧、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操作規范,生活垃圾數據統計業務等。
(3) 指導小區物業在每個垃圾投放點設垃圾分類投放指導說明,并注明投放時間和投放點。
(4) 指導小區物業做好收集站建設,要求密閉且設置給排水設施,地面硬化處理,做到整潔、無存留垃圾和污水。
(5) 指導小區物業做好垃圾分類投放點設置,并張貼醒目的路標。
(6) 指導小區物業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應分類收集,并在收集過程中保證收集容器密閉,生活垃圾無遺漏、無撒漏、無滲濾液滴漏。
(7) 指導小區物業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應交由符合規定的單位分類收集、運輸。
(8) 建立數據統計系統,詳細、準確和全面的統計各類生活垃圾分類數量。
(1) 在市、區主流媒體(報紙、電視臺、網站)進行生活垃圾減量與分類的報道。
(2) 建立垃圾分類新媒體宣傳平臺(微信公眾號,app,移動互聯網等)
綠色生活系統平臺,兩網技術為基礎,全程即時展示垃圾分類開展情況,支持大數據處理、模擬預測、控制、輔助決策功能。